详情
民族团结道德模范——艾沙·吾守尔: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个人事迹

民族团结道德模范——艾沙·吾守尔: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艾沙·吾守尔,男,维吾尔族,1947年10月生,中国共产党员,1976年6月10日入党,曾任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5小队队长,现为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四老人员”。2019年7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12月获得“最美尉犁人”荣誉称号。

  

 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艾沙·吾守尔入党45年以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他尊纪守法,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尽自己的所能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党的事业,按照党章的要求,做到了言行一致。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带动人。他把群众当亲人,看到群众有困难就搭把手,为群众送去温暖。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以实际行动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在自己的脚下,把民族团结的鲜花撒向尉犁大地。他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时刻发光发热,影响一代人加入党组织,做好了老党员的表率作用。


遇到困难搭把手,异地有温情

艾沙·吾守尔是达西村里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每次去汉族儿子家串门,他都让老伴把鲜红的党徽小心翼翼地别在西服前。他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农民在晚年过上了不愁吃穿、幸福安逸的生活。我要让小郭继承我的事业,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继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光发热。”


老人口中的小郭名叫郭宗俊,他们的缘分,要从29年前的一次邂逅说起。


        1992年的一个夏天,郭宗俊只身一人从老家河南来到尉犁县打工,那时,他在建筑工地上当水泥小工维持生计,工作极其不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也很困难,常常在一个工程点干完后就要四处奔波找活干。所幸的是,在达西村的一条土路旁,郭宗俊遇到了村干部艾沙·吾守尔。


艾沙·吾守尔见郭宗俊这个20出头的外乡人,提着包袱在村里转悠四处找活干,想起了家中与其一般大的儿子,于是对他说道:“巴郎,跟我走,去家里吃饭,吃饱了再找活”。在攀谈之间,艾沙得知郭宗俊给人当小工一天只能赚7块钱,在尉犁县不仅没有一个可以投靠的亲戚,而且连一处可以安身的住所都没有,干一份活就抱着行李换一个住处。“我家里还有一间空着的房子,你先住下吧。吃住都不要钱,村里有修院墙、盖羊圈的活你就去试一试,先安定下来再做打算。”


于是艾沙家里的一间空房成为了郭宗俊的一个落脚点,这一住就是3个年头。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尉犁县,郭宗俊得到了艾沙的许多帮助,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艾沙夫妇家里,郭宗俊还同艾沙夫妇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并与艾沙唯一的儿子成了亲密的兄弟和伙伴。


1999年的一天,艾沙的儿子在去轮台县拉煤的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顿时,艾沙夫妇感到天塌了。“那时,郭宗俊每天都来家里照顾和安慰我们,他说,以后他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就是他在新疆的父母。”艾沙说。


        一对维吾尔族老人同一对汉族夫妇的父子、母子情缘就这样开始了。有时艾沙·吾守尔会驾着心爱的三轮摩托车,载着老伴汗克孜·塔依尔,去同村的汉族儿子家串门。而郭宗俊每周也会去艾沙家两三次,妻子任红还从汗克孜妈妈那里学会了做拉条子和抓饭。


2016年的春天,艾沙把自家的葡萄枝移栽到了郭宗俊家的小院里。2017年的夏天,小葡萄苗不仅成活,还结出了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果子。在艾沙的感染下,郭宗俊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达西村的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民族团结,从点滴做起。一句“你好”简单亲切的问候,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维系着邻里之间的民族团结。艾沙·吾守尔牢固树立了各民族谁都离不开谁的思想,当看到汉族同志有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让郭宗俊在异地感受到了温暖,以实际行动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在了自己的脚下,把民族团结的鲜花撒向了尉犁大地,搭建起了民族团结友好的桥梁,用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打造同心小院 同心小院焕风采

艾沙·吾守尔和郭宗俊是达西村民族团结的典型人物,他们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亲,以实际行动搭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县委和兴平镇党委的关心支持下,艾沙·吾守尔主动把自家院子打造成了“同心小院”,同心小院占地面积260㎡(不包含后院菜地),设立有民族团结示范墙、艾沙·吾守尔和郭宗俊的民族团结故事墙、“胡杨根”书屋和传统文化长廊,从多角度展示了生动的民族团结故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示范墙上贴满了达西村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的剪影;“胡杨根”书屋里摆放着艾沙·吾守尔老人亲自写的歌颂党和祖国的诗歌以及五十六个民族的剪纸肖像;传统文化长廊里重点介绍了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时刻提醒着大家要爱党爱国。现在已是兴平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基层群众开展宣传宣讲、文化服务活动的重要场地,已接纳了来访干部、群众5千余人,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作用。

 

村民、学生常常结伴而来同心小院,艾沙·吾守尔带领他们参观“党员带头谋发展”宣传展板以及中华传统节日展板,讲述老支书沙吾尔·芒力克带着达西村发展的故事,讲他与干儿子郭宗俊的故事和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艾沙·吾守尔的讲解铿锵有力,通过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党史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激励村民和孩子们爱党爱国的热情,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党、爱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村民眼中的“宣讲员”,孩子心中的“榜样爷爷”

“我们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各个民族之间都是平等的,我们之间要平等交流、友好相处、互帮互学……”作为一名老党员,艾沙·吾守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敢当重任,当好带头人,发挥宣讲员作用,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思想认识,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在一开始宣讲时,艾沙·吾守尔遇到许多困难,党的民族政策以及一些传统文化故事,他自己都一知半解,仅限于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他不知道怎么能用语言传递出去。为此,他一直重视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党的政策,了解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坚持学习与思考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为自己“充电”。同时,他虚心向科普馆讲解员热孜完·卡哈请教,并前去参观学习,掌握讲解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宣讲能力,做好村民眼中的宣讲员。


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渐入佳境,宣讲能力有了提升,当村民、学生前来参观时,他能够用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宣讲讲到他们心中。在2022年1月份,兴平镇在同心小院组织开展文化+宣讲活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在小院中响起,给小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端午是谁的故事啊?”前来参观的学生夏衣旦问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有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伴随着沙沙的风声,艾沙·吾守尔一段故事娓娓道来。

 

“我很开心他们来参观同心小院,在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氛围,作为一名有着45年党龄的党员,我很骄傲,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过上了好日子,我要起到老党员的表率作用,把党的故事世世代代讲下去。”艾沙·吾守尔说道。


来源:尉犁县文明办